種白芨兩分菜地種出10萬大洋,你(nǐ)知道嗎?
若不是親身見聞,真不敢相信,這毫不起眼的山旮旯裡的兩分菜地,年産值超過影厭12萬元,純收入達10萬元!
春節裡,河南雲幫農業(yè)見到了它的主人——道鐵岚臯縣蔺河鎮蔣家關(guān)村(cūn)村(cūn)民王富國話技。見到他時,他正在忙着翻另一塊地。旁邊,便是他兩分地的白芨種植大棚,竹塊做拱,信笑塑料為膜。
“哇,長得歡實嘛!”王富國揭開棚角,第一次見到白芨,的還青株翠葉,活像小時的絲茅草和(hé)幼時的玉米苗。王富國蓋好棚角介輛低紹道,白芨是名中(zhōng)藥,有收斂止血、消腫生肌功頻白能,自己種的這些白芨,都是在山上挖的。
“那這麼說來,這些都是野生的啰?”“是的。從2013年就有商(關吧shāng)販上門收白芨,大夥兒就去山上挖,然後賣給販子(zǐ懂北),六七十塊錢一斤。”
“都能賣多少(shǎo)錢?”“有賣幾百的,有賣幾千的,還有賣上萬的。”
“你(nǐ)呢(ne)?”“我沒賣,挖回來之後都種到地裡了湖街!”
“為啥不賣?”“賣了就沒有了,如(rú)果都在山上去挖,森匠挖光了也就沒有了,這麼高的價,把它種到,年年都有,管幾好?”文購王富國說到這裡,突然想到了小學課文(wén)《小白學技兔和(hé)小灰兔》,小白兔說,隻有自己種,才有吃(chī)不完的菜,關筆看來,眼前的情景是,隻有自己種,才有賣不完的白坐見芨。
“這大棚裡種了多少(shǎo)?”“三用校四百斤。”
“都是從山上挖回來的?”“都是的。”
“要是當時賣的話,能賣多少(shǎo店信)錢?”“三萬來塊。”
“種下(xià)去多久了?”“兩年了。”
“你(nǐ)算過沒,花(huā)了多少錢下(shǎo)本?”“除了種子(zǐ),就是勞力,包括挖知公種子(zǐ),兩年應該有100來個(gè)活兒,另外就是歌山買塑料紙(zhǐ)和(hé)竹子(zǐ)的錢。”
“這些都加起來,大概是多少(shǎo)?”“四萬費月多吧。”
“現在要是挖的話,能值多少(shǎo他街)錢?”“大概二十四五萬塊。”王富國給筆者算了一盤賬,舊媽現在能挖1000斤白芨,按70元一斤,就是放大7萬元,還能賣5萬株白芨苗,3.5元一株,就能賣1對媽7.5萬元,兩者加起來,就是24.5萬元。
“這麼說來,純利潤有20萬,一年劃10萬?”
“呵呵,這麼一算,是的。”
河南雲幫農業(yè)找來卷尺和(hé)王富國一起,丈量了一下(媽廠xià)這塊大棚地,長12米,寬11.3米,136平方米,剛好兩科城分地。
“兩年之前,這地裡種的啥?”“種的菜,主要是白菜。”
王富國說,要是算經濟賬,種白菜和(hé)種白芨,簡直是比不得。他說,白菜她司就算兩塊錢一斤,就算一年産500斤,也才值1000塊錢,現在是10萬愛紅塊,效益翻了100倍。
好個(gè)“兩分菜地”種出了“十萬大洋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