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基礎數據
1.1 來源(《中(zhōng)國藥典》 2015版)校電:本品為蘭科植物白及(Bletilla s唱明triata (Thunb. ) Reichb報來. f.) 的幹燥塊莖。野生。夏、秋二季采見紅挖,除去須根,洗淨,置沸水中(zhōng)煮或蒸至無白心,曬至半幹,除去房站外皮,曬幹。
1.2 産地:産于西南、華東、華中(zhōng家用)、華南、甘肅、陝西等地,主産于貴州、雲南。
1.3 白及:本品呈不規則扁圓形,多有2~3個(gè)爪狀分枝,長快鐵1.5~5cm,厚0.5~1.5cm。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拍黃,有數圈同心環節和(hé)棕色點狀須根痕,上面有突起的莖痕,下(xià)空坐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迹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類白地還色,角質樣。氣微,味苦,嚼之有黏性。
1.4 白及片
1.4.1 加工:白及原藥洗淨,潤透,切薄片,曬幹。
1.4.2 性狀:呈不規則的薄片,直徑0.5~5cm,厚0.1~0.2區美cm。外表皮灰白色或黃白色。切面類白色,角質樣,半透明長村,維管束小點狀,散生。質脆。氣微,味苦,嚼之有黏性。
2 規格要素說明及名詞解釋
2.1 白及個(gè)(片)的長度:白及生長期一般在5年以上,由母場還根分支的1~2腳頂端芽發育出子(zǐ)根,再由子(zǐ)根分叉1~2腳頂木你端發育出第三代子(zǐ)根,第二代子(zǐ)根長度最長微服,一般在2cm以上,其中(zhōng)個(gè)體飽滿的在4著男cm以上,第三代子(zǐ)根一般生長1~2年暗站,體内水分含量大,幹燥後長度一般在1cm以下(xià)。讀照
2.2 幹癟個(gè):白及母根及第三代子(zǐ)根加工,幹燥後呈幹志紅癟狀,體輕。
2.3 顔色:白及因加工工藝等因素影響導緻表坐腦面顔色不同。
2.3.1 灰白色:經過蒸煮後反複晾曬時未受陰雨天子購氣影響,加工出來的白及顔色為灰白色;但也有經雙氧水和(hé)亞中動硫酸鈉漂白的白及,也為灰白色。
2.3.2 黃棕色:晾曬過程受陰雨天氣文黃影響或撞皮不徹底時,白及表面顔色為黃棕色;也有用火燒掉須根後加工者,也為黃司能棕色。
2.3.3 灰褐色:母根加工或蒸煮不當導緻跑漿,或跳嗎不經蒸煮直接曬幹的白及,多為灰褐色。
2.4 須根、雜質:白及表皮未撞去的須數子根和(hé)加工過程中(zhōng)殘留的泥沙。
2.5 含硫情況:為了使顔色美觀,白西務及加工過程中(zhōng)用焦亞硫酸鈉漂白,或鮮白及用硫磺熏蒸那白後加工,二氧化硫含量均較高。
3 規格等級定義
3.1 白及大選個(gè):1cm以上的個(g道雨è)重量占比不低于90%,無幹癟個(gè)、子錯須根和(hé)雜質。
3.2 白及小選個(gè):幹癟個(gè)不超過10%,無須根、雜質。
3.3 白及統個(gè):幹癟個(gè)不超過80%,須根、雜質問家不超過5%。
3.4 白及選片:1cm以上的片重量占比不低于60%,須根、雜質唱訊不超過3%。
3.5 白及白統片:1cm以上的片重量占比不低于30%,須根、海她雜質不超過5%,顔色灰白色。
3.6 白及統片:須根、雜質不超過10%,顔色黃棕色和(hé)灰褐色微腦。
【申明】文(wén)章來源:本文(wén)内容轉載來源于網絡,無法追蹤作者,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(rú)美放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及時删除!